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昭信村幸福村居建设规划
昭信村位于斗门区白蕉镇东南部,临水而建,以养殖白蕉海鲈为主。呈现典型岭南水乡特色。规划充分挖掘产业特色,着力打破产业低效、劳动力外流的发展困境,分工协作、抱团发展,构造以水产养殖及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
昭信村位于斗门区白蕉镇东南部,临水而建,以养殖白蕉海鲈为主。呈现典型岭南水乡特色。规划充分挖掘产业特色,着力打破产业低效、劳动力外流的发展困境,分工协作、抱团发展,构造以水产养殖及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
埔西村扶贫开发“双到”暨“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是落实广东省扶贫开发政策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性工程。项目确定的“产业扶贫、服务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扶贫开发“双到”三大核心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面向实施的4 大项 22 小项人居环境改善建设项目。实施后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受到了当地村民与政府的高度评价,成为丰顺县扶贫开发“双到”建设的标杆性工程。
为提升广东省和广州市的高等教育水平,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促进经济发展,广东省和广州市政府决定在广州市番禺区建设广州大学城。为整合、协调前期整体城市设计及各组团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对广州大学城全区域范围的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绿化生态系统、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协调,需进行广州大学城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设计工作,以进一步完善广州大学城的规划。
依托优越的生态本底,高标准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主城区,把知识城主城区打造为国家创新型区域的核心区之一,珠三角服务业对外开放创新区和科技金融中心,广州东部山水新城优秀人才创新的重要基地和生态宜居新城。以知识城主城区为支点,撬动东部山水新城的发展。
本次东莞南社岭南特色宜居社区规划,以突出岭南特色为主题,达到修旧如旧,在保持历史文化特色的同时,通过对建筑和空间环境的改造,为历史街区注入新的生命力。根据该街区的现状资源及所在地区的发展趋势判断,本次规划定位该街区为“莞邑古街,异彩绽放”。它将成为中国岭南特色古民居建筑群的典范,东莞市宜居社区的试点,东莞岭南历史文化旅游核心点,茶山镇文化名片及旅游服务核心。
本规划以细分土地开发权为出发点,全程运用 GIS 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数据管理技术,确定功能、强度和景观等管制要求,并落实到管理单元中,提高了控制指标确定的科学性,并实现了规划管理的信息化。
首先,规划编制单位以保证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通过与国土、交通、水利、供水、供电、教育等部门的对接,完成初步方案。第二,规划编制单位协助规划局,采用“各个击破”的方式,与开发商对初步方案进行协调,完成协调方案。第三,对协调方案进行公示,采纳公众意见,完成修正方案。第四,召集政府部门、开发商、村民代表、公众代表共同商讨规划方案的合理性,获得最终方案。通过建立针对不同阶段与不同利益主体“四上四下”的协调方式,保证规划方案的经济及技术可行性,提高社会接受度。
借助公众力调查公司,对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公共交通、城市特色与资源保护、绿色开放空间、旧村改造、建筑密度和高度等与规划密切相关的问题展开公众调查,引导公众参与到规划中来,使规划理念和思路为公众广泛接受。同时通过部门联动指导规划组织工作的开展,引导各级部门共同参与规划。
迳口华侨经济区是佛山市西北部一个镇级建制的越南归侨农场,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而被称为“佛山的西伯利亚”,但也因此存留了有别于珠三角传统工业化城镇的优越自然生态环境。2008 年初,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佛山市主要领导要求以世界眼光重新认真规划迳口,将迳口建设成为佛山、广东最美的地方,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规划采用“先蓝后绿、连山通水”的设计手法。利用现状西福河、灌溉渠、山塘和鱼塘规划 4 条联通水系、2 个景观湖、1 个湿地公园,形成“上部山塘蓄水、中部截洪沟导水、下部湿地公园净水”的水文安全格局,以白水山为生态核心构建三条联系北部山体和西南部河流的生态廊道。
规划用地具有用地充裕、交通条件良好、周边产业潜力大等优势,面临着“中调”带动批发市场整体升级的机遇,结合批发市场现状的调查研究和该地区相关规划研究,我们确定其具有八大功能,包括:商业服务、金融结算、商品检测、品牌孵化、信息服务、会议展示、物流配送、公共服务;其经营范围有七大产业种类,包括:日化、汽车、电子、医药、精品、文体用品和进口原料。
针对改造地块量大、面广且已编地块改造规划缺乏整体协调的问题,本次控规编制建立“互动协调机制”,除落实已批文冲城中村改造方案外,重点对横沙村、 、公共设施配建、市政设施预留等强制性控制要求。以茅岗村为例,规划控制预留中部带状公园,集中布局中小学用地,构建“绿廊 + 风廊 +设施廊”的复合廊道,并结合经济测算加强对地块开发强度、公共设施配建的控制和完善,提高改造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