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城乡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为落实《城乡规划法》和部门配套规章的相关要求,规范城乡规划领域的其他技术标准,规范城乡规划及相关工作的基本科学用词,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标函[2008]106 号文件和建标标函[2011]75 号文件,对原《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进行全面修订,同时名称调整为《城乡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为落实《城乡规划法》和部门配套规章的相关要求,规范城乡规划领域的其他技术标准,规范城乡规划及相关工作的基本科学用词,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标函[2008]106 号文件和建标标函[2011]75 号文件,对原《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进行全面修订,同时名称调整为《城乡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广东省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工作,于 2017 年 2 月8 日成立了省农村改善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担任组长。根据 2017 年 2 月 13 日国开行与住建厅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我省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工作汇报会议,许瑞生副省长提出探索改进规划编制方法和财政资金支持办法,创新规划方法,结合国开行专家意见和贷款政策相关要求,编写规划指引。
为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建城〔2012〕89 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实施细则的通知》粤府 (〔2012〕100 号)的要求,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促进市政公用事业健康发展,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我院开展了本项目。
低碳绿色住区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方向,在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各环节充分体现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环境负荷和创造健康舒适居住环境的原则,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以及满足二氧化碳减排指标要求的现代化新型住区。广东省作为我国人口和经济第一大省,城镇化任务艰巨,每年房屋建设量接近 4 亿 m2。因此,以绿色低碳为目标的住区建设转型势在必行,需要制订相应评估标准作为引导、约束和监督的依据。
为深入贯彻《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中有关特定地区规划编制和审批的要求,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加强对省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区、产业园区等特定地区的规划管理,促进特定地区社会经济和各项建设协同发展。
“党员精品项目”是我院通过发挥党员核心骨干的业务引领作用与党建工作融合发展的理念,自主创新开展的一项具有行业特色的活动品牌,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双融合、双促进、双提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1周年之际,我院结合“党员精品项目”交流,开展系列活动。本着促进技术交流学习的初衷,南粤君现将这些文章进行采编登载,以飨读者。
更新提升提出了“面向全球化的经济共同体”、“国际化标准的优质生活圈”、“多中心治理的创新示范区”等三大区域发展目标。
发展战略规划 粤港澳本研究改变了传统规划仅关注城镇建设用地强度控制的做法,根据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出了分区强度控制及相应的控制指标。首次将集体经营性用地的强度控制纳入城镇规划,指导详细规划、村庄整治规划等下层次规划编制和地块开发建设。
镇域规划编制办法本研究是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中,以前瞻性的视野考虑和分析大珠三角的发展方向,藉此制订城市与区域的发展策略;通过协调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城镇及交通的发展,促进区域环境改善,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确保大珠三角的可持续发展;更有效利用三地资源,促进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和三地的分工协作、功能互补,通过拓展泛珠三角的发展腹地,提高大珠三角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世界级城镇群。该研究分为四个专题进行,即现状、趋势分析和总体发展战略研究,跨界协调发展研究,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估及资源保护利用研究,协调发展的机制与近期重点协调工作建议。最后,在专题基础上形成总报告。
大珠江三角洲 城镇群 协调发展规划视珠三角为一体,统筹安排生产、生态和生活空间,通过建立公交网、物联网、绿网、蓝网、公共服务网和公共安全网等六大区域性战略要素流动网络,构建低碳化、一体化的城镇群发展格局,促进珠三角从世界级城镇群向世界级“绿色城镇群”的发展目标衍变。
珠三角 一体化规划 城乡规划在《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6条主线、4条连接线、22条支线、18处城际交界面和4410平方公里绿化缓冲区”的绿道网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典理论与成熟案例,运用GIS多因子分析方法科学建构了珠三角绿道网的整体格局,通过“省市联动、上下协同”的工作方式,对各城市的绿道线路走向进行了修正与完善,并预留与港澳、粤东西北地区衔接的接口,还对将要全面铺开的城市绿道建设提供技术指引。
珠三角 绿道从深入挖掘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出发,创造性地概括了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八大城市特色,提出了八大保护主题,探索性地延伸和拓展了传统名城保护体系,分市域和历史城区两个层面进行保护规划,并提出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
广州 历史文化名城